李爾重的政績有口皆碑
李爾重
(1914-)
河北豐潤縣人,曾任武漢市委第二書記、宣傳部長,陜西省委常務書記,河北省委書記兼省長等職。
上世紀50年代初曾任中共武漢市委機關報新武漢報社社長。
李爾重蜚聲政壇的筆桿子
市委書記與記者一起采訪
《武漢關的鐘聲》入選中學課本《新戰爭與和平》享譽文壇
同濟醫院病房里,96歲的李爾重已入院5個多月了。
此時,在其漢口寓所客廳墻上,仍掛著那幅他5年前中流擊水的照片。秘書張林發跟隨李爾重多年,他說:這是李老一生追求真理和理想的寫照——既是與新聞結緣的特殊報人,也是蜚聲政壇的“筆桿子”領導,還是享譽文壇的名家。
“解放初,李老曾兼任新武漢報社社長(后改名長江日報)。后來雖擔任地方領導,但一生與報紙結緣。”
1960,長江日報刊載武鋼高爐工地主任韓喜事跡后,時任市委第二書記的李爾重認為,沒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,他帶記者前往武鋼調研采訪,教導記者“寫人物要打破老框框”,最終四易其稿成就佳篇。
當年隨同采訪的老報人蕭定曾憶及此事感慨不已:“一位主管全市工作的領導干部,當年帶著我這個20來歲的記者深入基層采訪,親自動手幫我擬提綱,一而再,再而三地修改稿件,真是難能可貴……”
《武漢關的鐘聲》入選中學課本
從擔任武漢市委第二書記,到后來在河北省委書記兼省長任上離休,李爾重的政績有口皆碑。張林發說:李老還以“筆桿子”蜚聲政界。
從1932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,李老一直沒有放下過手中的筆,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和政論文章。早在上世紀50年代,中學課本就曾選載他膾炙人口的文章《武漢關的鐘聲》。
《新戰爭與和平》享譽文壇
1983年離休后,李老仍筆耕不輟。省委專門給原正省職干部每人留了一間辦公室,他的辦公室則成為了創作室。
“他是政績顯著的領導干部,也是著作等身的作家,其結集出版的《李爾重文集》20卷共1000萬字。”張林發回憶說,在書房讀書寫作,在圖書館查找資料,成為他晚年生活的全部內容。
傾其十年心血,他捧出了450萬言的鴻篇巨著《新戰爭與和平》,享譽文壇。